您的位置: 皇冠娱乐 > 统战人士 >

为完成周总理交办的这个任务,他在西藏一待就是38年!-皇冠娱乐

发布时间: 2021-12-07 11:21:02来源: 中国西藏网
打印
t
t-

  1957年,周恩来总理召集了八位从中国协和医学院(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毕业的优秀学生到人民大会堂,给予了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前往青藏高原,在西藏、青海分别建立边陲地区的医疗体系,陆宗智是领队人。

  图为1958年夏,陆宗智一行8名大学生军医进藏路过兰州黄河岸。(其中一人照相,陆宗智为图中者)

  从1958年开始,在长达38年的青海、西藏建设过程中,陆宗智与其他七人一起,不仅成功建立了医疗体系,还翻译并研究了更符合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高山病学科,成为中国预防和治疗高山病的先驱者,为之后前往西藏、青海的工作人员等建立了健康医疗体系,亦为世界高山病研调、处置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之际,陆宗智的遗孀张爱菊女士,讲起了那段过往,那段中国医学科学家们在边陲哨卡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贡献的故事。

  ”

  陆宗智先生生于1929年的北京,家里世代中医,在北京的中心地带拥有享誉一方的“广育药站”和医疗诊所。历史文献表明,陆氏中医在多年间悬壶济世,对贫苦百姓施药无数,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尤其对医治疑难杂症、破伤风、安胎保胎等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在公私合营进程中,陆氏后人积极加入到了建设新中国的队伍中,为国家捐出了大量祖传药方、资产。

  图为1957年8月陆宗智军医中尉照。

  一人一马一老枪

  陆宗智在祖传中医的基础上,刻苦钻研现代医学,成为协和医学院的高材生,他勤奋、好学,各科成绩优异,当时是医学院的优秀学生代表之一,也是吴阶平先生的得意门生。学成毕业后,在深厚的中医药学基础上,学习现代医学,他如虎添翼,成为医生中的佼佼者。

  图为1976年2月在西藏自治区第二工人医院楼前陆院长与医护人员合影。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这是西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祖国统一事业的一件大事。为促进西藏发展,中央政府向西藏输送了各行业优秀的人才。这期间,内地到西藏的工作人员常有水土不服和高山反应,尤其是以肺水肿、脑水肿为主的高山病尤为突出,这类疾病极易造成人员的伤亡,不仅对入藏人员有生命健康威胁,也是长期困扰青藏高原居民的健康问题。

  图为1987年6月陆院长指导驻藏地区医院进行高山病等相关学术性会诊、研讨会。(陆宗智为中带帽者)

  陆宗智抵达西藏后,刻苦钻研、忘我奉献,融合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精髓,凭借出类拔萃的英文和拉丁文,研究翻译了国外高山病学的著作,并结合青藏高原地区的特点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亚洲人身体素质进行摸索施治;深入牧区探访,与牧民们同吃同住,用自己的身体感受高原缺氧。

  一个人、一匹老马、一把老式手枪,老马为他识途,手枪护身防野兽,他一走就是半年……最终成功编撰了至今仍被奉为权威的医学著作《高山病》一书。

  世界屋脊上的恋情

  张爱菊女士,同样为西藏建设奉献了38年。她在回忆与丈夫陆宗智相濡以沫的过往时,饱含着深情与怀念。

  她是护士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西藏的。在工作中,陆宗智对张爱菊产生了爱意,而张爱菊认为医院那么多优秀女医生、女护士,自己在长相学历家境等各方面条件都配不上陆院长,面对陆宗智的表白,她多次拒绝。

  图为一家人回顾陆宗智的建藏史。

  陆宗智是党员,是内科主任医师,医院院长,还是青藏高原高山病课题组的首席组长,工作之余,他还教授医院员工英文和拉丁文,为藏族群众传授基础文化和医学知识。慢慢地,张爱菊发现陆宗智不仅医术高超、生活朴实、作风正派,对前来看病的普通患者热情、友善、负责,这样一个对陌生人都以诚相待的人,未来对自己及亲人一定会更好,于是在这世界屋脊上,一段浪漫的爱情开始了。

  图为1993年8月西藏基地创建40周年陆宗智、张爱菊在将军楼前与慕生忠将军及夫人合影。

  不久,时任西藏自治区领导的阴法唐同志,在了解在藏工作人员生活状态时,获知了大龄未婚青年陆宗智心有所属,于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的关心下,阴法唐书记和慕生忠将军的证婚下,陆宗智和张爱菊结婚了。婚后他们育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为陆双燕、陆双翼、陆瑞红,两人为唯一的儿子起名:陆瑞东。预示着一家人立志建设祖国边疆,献身西藏,但始终遥望着东方的北京,遥望着祖国的心脏,遥望着东方的太阳。

  用生命保护的“大眼睛”

  中国解放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由于青藏高原地处边陲,各项基础设施和医疗设施极度贫乏,作为医疗专业人才的陆宗智,受困于医疗设施的奇缺,无法对很多细菌、病毒采取有效的检验措施,极大限制了他的医学研究。他向上级汇报,希望提供一架显微镜,用于医学观察研究。但在那个时候,全国也没有几台显微镜,当他的报告辗转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上时,周恩来总理立刻特批,委托涉外部门从国外采购了一台显微镜,当显微镜到达北京后,中国空军的领导立刻指派军用飞机运到拉萨。

  显微镜到达拉萨机场后,得到消息的陆宗智兴奋地手舞足蹈,一改平日的沉稳,拉着夫人张爱菊的手,和一众医护人员跳起了锅庄,大家一起欢庆直到深夜。第二天一早,他和医院的驾驶员一起驾乘吉普车驱车1200多公里,从格尔木奔赴拉萨,接到显微镜后又后马不停蹄赶回格尔木。

  归程心切,加上突降暴雪,道路崎岖,吉普车不幸翻到山下,车辆报废了,驾驶员王保武艰难爬出车后,听到陆院长微弱的呼吸声,然而他自己手部和腿部也受伤了,无法施救,他艰难地爬着找附近的牧民帮忙,月黑风高下,最终找到了几位牧民将车辆翻正,救出陆院长。当陆院长的身体露出的一刹那,所有人都惊呆了,他死死地抱住那架显微镜,使之不被撞击,而他的脸部和头部已满是凝固的鲜血,腰部严重扭曲变形,手指头也被显微镜的箱子压折了,人也因为受伤和冰冻导致昏迷。

  图为1958年陆宗智等8名军医进藏路途中合影。

  苍穹不掩英雄泪

  事故的第三天,被送到医院的陆宗智才睁开双眼,看着旁边的张爱菊,他用微弱的声音问道:显微镜没坏吧?张爱菊和在场的人都哭了,他们知道此时此刻,这架由周恩来总理特批的显微镜,就是老陆的一切。

  陆宗智在退休后回到北京,由于运送显微镜的事故造成腰部严重侧弯,留下后遗症,腰腿非常不好,不能长时间行走、站立,因此一直未能回西藏看看,但是他对几十年的青藏高原工作生涯义无反顾,毫不后悔,且充满了怀念。2016年1月8日,他离开了世界,临走前,他还未来得及处理好家中的很多事务,却还心系青藏高原。

  女儿和儿子们回忆,在父亲临去世前的两个月间,父亲经常嘴里絮叨着“大眼睛”,伴随着眼角掩不住的滴滴热泪,问及母亲才知道,“大眼睛”是他给那架显微镜起的爱称。

  几十年来,全国各地进入青藏高原工作、旅游的人不计其数,大部分人在去之前都会做一些准备,包括体检身体、了解高反的症状和如何缓解高反等,这当中有很多检查、培训内容是几十年前陆宗智带领医疗团队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总结的经验,其中,这台用生命保护的显微镜功不可没。

  感动中国的人

  陆宗智所代表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进藏的8名军医和工作人员不到2年就有3人牺牲于青藏高原的雪峰与荒滩中,其他人的身体也都有健康问题,但是他们都无怨无悔,他们都是可以感动中国的人。

  十世班禅大师曾赞他道:老陆,你是对西藏人民是有很大贡献的人。

  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伍精华同志曾说过:陆宗智同志为代表的老一代建藏先驱者,献了青春、献儿孙。一家为青藏高原的建设付出了很多,为赴藏工作的人和当地百姓解除了很多病痛,也奠定了青藏高原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

  西藏驻北京办事处书记赵国庆在看望陆宗智遗孀张爱菊女士时表示,陆医生一家将几十年的时光贡献给了西藏,西藏不会忘记,国家不会忘记,我们都由衷充满敬意。

  图为西藏驻京办书记赵国庆探望张爱菊女士。

  西藏自治区原交通厅厅长王兆潭与陆宗智共同在西藏工作多年,他说,陆宗智是一位合格的医生,更是一位亲人,他用高超的医术保障了我们的健康,也为青藏高原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无价的财富。他不仅治愈很多病人,尤其在他理性、专业的意见下,很多人没有上高原,没有发生严重的身体病变,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专业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医德!

  陆宗智的儿子陆瑞东先生表示,自己从小跟随父母在青藏高原生活多年,也有脉管炎、肺部积液等疾病,小时候他也怨恨过父母,为什么让自己在那地方生活?长大以后,他知道了父母之所以去青藏高原工作,是因为那是祖国的领土,必须要有人去奉献,去保护!他的父亲更是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当面嘱托,因此他为自己的父母感到自豪,也为自己的经历感到自豪,更向往着疫情过后,能陪着母亲再去他出生地青藏高原看看,替父亲抚摸一下那里的山河、戈壁滩、皑皑白雪,还有那一架被父亲称为“大眼睛”的显微镜。

  陆宗智最疼爱孙子陆晟林,从小教育他学习传统文化,长大做对国家有用的人。懵懂的孩子牢牢记住了爷爷的教诲,在知道了爷爷奶奶为西藏奉献青春的事迹后,潸然泪下,表示长大后一定要去青藏高原,探寻爷爷当年的足迹,并即兴朗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诗,虽然言语和平仄仍显稚嫩,却道出了祖孙三代人对青藏高原的感情和中华民族承传的一份精神:

  置身青藏恨天低,巍巍大地人心齐。苍穹不掩英雄泪,建我中华世代袭!  

(责编: 陈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