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皇冠娱乐 > 理论研究 >

深刻理解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皇冠娱乐

作者: 西藏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发布时间: 2024-09-09 11:15:13来源: 西藏日报
打印
t
t-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相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增加了“继续”二字。这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以贯之的坚持与笃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国家治理与建设等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的系统深化,集中彰显了党中央宏阔深邃的历史视野、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坚定自信的使命担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西藏各项改革实践,要求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把握、科学精准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以改革工作的实际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新篇章。

  一、深刻理解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至关重要

  目标具有引领方向、凝聚力量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要发展,明确目标和路径很重要。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反复证明,确立最高理想目标,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确立阶段性目标,对于指引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对其科学目标的明确和笃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一以贯之明确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既包含“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方向,又囊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明指向。同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到2035年的阶段性改革目标和“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要求到2029年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就形成了总目标统领下有总有分、总分结合、系统完备的目标体系。

  一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同时要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从而使其永葆生机活力。

  另一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明指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党领导下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运用国家制度治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即:有了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反之亦然,只有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深刻理解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并使其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至关重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对要改什么、不能改什么、怎么改等作出规定,以此为根本尺度才能保证改革方向不偏差。此外,鉴于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措施交叉多、关联多,在这一总目标的整体统领下才能更好地处理改革各部分的关系,以提升改革整体效能。

  深刻理解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现代化目标的深刻认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只有锚定这个总目标,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为纵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指明前进方向

  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强劲的动力,也为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的纵深推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引领西藏各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使西藏全面深化改革在新时代结出累累硕果。在此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步履铿锵。当前,全区反分裂斗争进一步掌握主动,高质量发展系统谋划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边富民有力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实践充分证明,做好西藏工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必须用好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和“重要法宝”,越是困难多、阻力大,越要在改革上想办法、找出路。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西藏工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明确,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指明了管总的前进方向。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总的来说,就是要围绕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来系统展开。

  对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阶段性改革目标、分领域改革目标等,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围绕“七个聚焦”目标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到2035年,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更加完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国边防战略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奠定坚实基础。到2029年,完成《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的改革任务。西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体目标和“任务书”“路线图”的明确,体现出对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推进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坚决对标对表,为纵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提供了具体而精准的目标导向。

  三、坚持目标导向,确保西藏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然而,从认识到实践、从目标到结果,依然需要实践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付出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西藏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增强为目标实现而奋进的激情和干劲,破解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稳步实现贡献西藏力量。

  要不断增强为目标实现而奋进的激情和干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敲打打就能实现的。特别是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越是向纵深推进,越是会面临复杂考验。因此,西藏全区上下必须增强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坚定改革自信,增强改革定力,始终保持改革的锐气和勇气,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立足岗位实际,努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新的业绩。

  要逐步破解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矛盾无处不在,且无时不在。当前,制约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问题日益凸显,各方面风险挑战日益严峻,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迫切,无不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西藏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不回避矛盾、不掩饰问题,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确保西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落伍、不掉队。

  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60条中的最后1条,突出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非下大力气、下苦功夫不可,非发扬钉钉子精神不可。在推进进一步深化改革新征程上,西藏广大党员干部要埋头苦干实干,以“滴水穿石”的韧劲、“踏石留印”的干劲,积极有为、善作善为,锲而不舍、持续发力,一锤一锤接着敲、一颗接着一颗钉,如此才能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才能将改革新蓝图变成实景图。否则,“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新时代新征程,西藏工作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关键时期。西藏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围绕总目标、紧盯总目标、落实总目标,将所在地方和部门的各项改革工作置于党和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全局中进行认识、谋划和推进,统筹“四件大事”“四个创建”,持之以恒做深做实各项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成效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西藏新篇章。

  (执笔:李荟芹,系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编辑:陈建国 责编:周勇 终审:刘期胜)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

网站地图